明天會更好|徐紅杰|中國|2014|101 min
《明天會更好》就是描繪這個山中小學如何面對這些外來的改變,特別是小學中唯一的鄉村老師申其軍,與大學生自願教師包唐韶之間的對立,更是影片著重的焦點。導演透過兩人各自對於學校、教學理念的看法,帶出兩人的衝突。這個衝突,在申其軍因為成為大地震後媒體的主角,進而在當地蓋起了豪宅而逐漸擴大,而包唐韶以善款修築學校,引發部分居民對申其軍的質疑,也成為衝突爆發的導火線。
《明天會更好》透過了一個小學,將近幾年來中國土地上的劇變與荒謬,具體而微地呈現出來。對申其軍來說,他對古路小學20多年經營,因為大地震而有某種獲得回報的機會,並盡力讓小學在地方更有影響力;但對於自願下鄉的包唐韶等義務教師,這個「烏托邦」也早就不是想像中的淨土,他們看到了申其軍在地方做威作福,儘管他們終究會離開這個地方,但他能做的就是改變這個地方。導演選擇了兩位成為對立面的主角,抽取兩人的訪談交叉剪輯、相互詰辯,使得影片圍繞著他們的衝突,並將小學裡的金錢與權力鬥爭,升高為保守地方勢力與帶來改變的外來者的鬥爭,而這個價值觀的對立,也暗喻著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
《明天會更好》承接了震災後媒體對這座小學的報導,並試著打破了媒體呈現出的兩種簡化想像,其一是對地方淨土的美好幻想,另一則是外來援助的正面形象 ;影片透過兩人的衝突與價值對立 ,揭露美化敘事下的陰暗面,但引人思考的是, 影片雖然揭露這層虛偽敘事,然而,在強化衝突的同時,影片也僅僅擷取雙方觀點來突顯對立,它無法進一步探問這個衝突背後的複雜因素,反而古路村中豐富細節,在影片後段從主要敘事裡消失,這個小學存在著村民與小孩,但他們無時不在場,卻沒有真的在影片裡現身,甚至就連申其軍、包唐韶兩人,也都只是為這場衝突戲碼服務的角色之一。
問題或許不在影片的高度戲劇化,以及對人物的片面描繪,實際上完整呈現一個人絕對不可能,也不需如此。但關鍵是影片是否對於這個人物片面擷取與戲劇化處理有進一步思考,無論是思考拍攝者自己身為外來者的侷限,使得影片好像只能拍到這兩位極願意表達與呈現衝突,或是在戲劇化處理的同時,避免事件形成簡化過度,但《明天會更好》意在以衝突,傳達更巨觀而抽象的意涵,卻讓人物成了為此觀點服務的角色,而讓在巨大峭壁景觀上古路小學,也成為這場的最佳 「天然劇場」,演出著看似完美的衝突戲劇 ,人的面貌也因此模糊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