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筆 ✎
評論 // 電影、音樂、文化、漫畫
首頁
電影
紀錄片
音樂
漫畫
文化評論
創作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Submenu Example
新手父親——《怪物的孩子》
バケモノの子|細田守|日本|2015|119 min *含劇情
當熊徹最後側臉咧嘴一笑的身影結束了這部電影時,我的因惑不但未能解決,或許反而加深了。
《怪物的孩子》是日本動畫導演細田守的最新作品,講述身為宗師候選人的怪物熊徹,雖然具備高強的武功,卻缺乏成熟引導人的能力,一個徒弟都沒有的他,因此因緣際會收了逃家的人類小孩—蓮為徒。如果按照過去幾部作品的主題順序與導演的人生進程相對應的話,如《夏日大作戰》的大家族、《狼的孩子:雨和雪》的母親,這回《怪物的孩子》主題應該是父親沒有錯。
道德辯證的遊戲——《愛情失控點》
Irrational Man|Woody Allen|美國|2015|95 min
*
含劇情
相較於我看過Woody Allen近幾年的《藍色茉莉》與《午夜巴黎》,兩部讓人狂打瞌睡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的電影作品, 這一次《愛情失控點》雖不能說充滿新意,但是妙趣橫生,哲學命題如小謎題隱藏在劇本結構裡,處處充滿慧黠的幽默與巧思,觀影過程像被邀請進入一場雙方對弈的棋局遊戲,充滿玩趣,毫無冷場。雖說這一次算是回到Woody Allen的拿手把戲「愛情X懸疑」的混種類型,但不得不說Woody Allen有點狡猾,《愛情失控點》將所有的元素收斂在一個單純、結構簡單的劇情故事,正因為如此,他可以更自由,也更精準細膩的控制電影中所有的效果,也因此不妨將這部電影視為一場設計精巧的三人遊戲佈局:男、女主角以及觀眾。
直視傷痛之外─金馬獎入圍紀錄片《32+4》
32+4|陳巧真|香港|2015|32 min
香港青年導演陳巧真入圍這次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短片《32+4》運氣不好,在影展放映時與最佳紀錄片得主《大同》一起放映,不少人看完覺得兩部片高下立判,不過這部導演拍攝自己與自己家庭的紀錄片,仍有一些值得討論的地方。
2015.11 reviews
上周末不肖女終於回了一趟台中,海線完全是化外之地!!!為什麼整個下午的選擇只有區間快車跟莒光號,天啊坐了三小時莒光號下車的時候都快哭了...
然後年關將近,各家瘋狂的開始公布年終榜,真的聽好少...電影也是看不完阿阿阿~~~~~~這季動畫新番覺得美好♥♥♥
【金馬亞洲新銳導演】永遠的局外人— 《告別》
告別|德格娜|中國|2015|96 min
蒙古新導演德格娜的劇情長片《告別》,敘述一段女兒陪伴父親邁向死亡終點的歷程。由德格娜自編自導自演,呈現半自傳性的家庭故事。 死亡是整個家族的共同事件,之於個人的意義卻是私密的。電影「告別」呈現一個家庭生與死的別離,也是德格娜獻給已逝父親,前內蒙電影製片廠導演塞夫的一封影像家書,透過深刻的自我剖析與影像書寫,德格娜也向自己過去曾經迷惘、失落的人生階段作一告別。
山中的衝突劇場 ── 金馬獎入圍紀錄片《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徐紅杰|中國|2014|101 min
在中國四川深山裡一座彝族村落,有座位於峭壁上的山中小學,早年居民只能天梯、藤索移動,使得數十年來這裡幾乎與世隔絕,而小學則是一直是由一位唸到初中的居民獨立執教。一直到2000年後,一些道路漸漸開通,與外界的互動也越來越多。而到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這個地方更是成為外界扶助偏鄉的代表與象徵,成為媒體寵兒,更在成龍等人的帶頭捐款下,來自都市的善款與自願者也開始進入這些偏遠地區小學。
現代人的困境?-《塔洛》
塔洛 │ 萬瑪才旦 │ 中國 │ 2015 │ 123 min (含劇情)
藏族導演萬瑪才旦的新作《塔洛》,改編自他自己的短篇小說,講述牧羊人塔洛為了身份證所需的照片而進城裡拍照,並在城裡喜歡上一個年輕的藏族女孩,為了她奉獻一切,最終又失去一切的故事。
2015.10.reviews
好了,我也不知道我在寫什麼了。大家洗洗睡吧~~~然後為什麼共筆過這麼久大家都沒有更新呢?因為我的強勁感冒病毒除了發高燒到38度6,還一次放倒所有人(應該說是一半的人,但你知道的某些人都沒定期在寫,還有一篇西貝流士的草稿一放放了兩個月超過),真希望我是殭屍王這樣就可以放倒全世界了!好我們回歸正題,這個故事告訴大家合夥人還是別住一起好了,公司會倒!
革命的聲響未曾停止— 格陵蘭搖滾樂團紀錄片《Sumé—革命之聲》
Sumé-The Sound of Revolution|Inuk Silis Høegh|Greenland, Denmark, Norway|2014|73 min
關於這部音樂紀錄片,我想先從一個古老的格陵蘭神話說起。
1973年,全球首張格陵蘭語的搖滾樂專輯《Sumut》問世,專輯封面是1860年代一張經典的木版畫復刻,描繪格陵蘭古老神話中的一幕,格陵蘭的傳奇領袖Qasapi在戰鬥中擊敗了「北方來的人」(註一)頭目Uunngortoq,將其手臂割下後高舉,宣示勝利。此一意象在1970年代政治氛圍仍保守的格陵蘭社會,有著革命性的激進意涵,搭配著Sumé因努特主唱Malik Høegh原創的歌詞——
[譯] 別問我來自什麼國家,問我是哪裡人
本文譯自2014年作家Taiye Selasi在TED的演講
“Don
’
t ask where I
’m from, ask where I
’m a local
”
。
「
你可以拿走我的護照,但你永遠奪不走我的生命經驗,因為這些經驗都承載於我的內在。不論我去到哪裡,我的根源都會跟隨著我。」──
Taiye Selasi
《太陽的孩子》—回歸人與地方的電影
Wawa No Cidal|鄭有傑、Lekal Sumi(勒嘎舒米)|Taiwan|2015|99 min
一個人從何而來,居住在哪個地方?他的生命經驗、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裡,傳統與現代權力關係如何交織互動,演變為個人或群體的獨特面貌?這一串提問是我理解2015年鄭有傑、勒嘎舒米(Lekal Sumi)共同執導的劇情長片《太陽的孩子》的基礎,我想談的不只是劇情裡的人,也包括電影與現實生活中阿美族港口部落(Makota'ay)的關聯,以及一部電影的生產如何回歸在地的可能性。
2015.09 reviews
今年最後一波水星逆行將在10/10晚間結束,接下來我們就找不到合理的理由可以怨天怨地怨自己了。而且這一波逆行我想柱柱姐肯定超有感的阿!!!我看不懂這是在演哪一齣啦,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沒有最誇張只有最誇張~~~橫批:水星逆行世間情
希望其他人趕快寫啦,這裡儼然成為我的部落格了,哈囉有人在嗎!!!???
謎一般的五人 - パスピエ
パスピエ到底是誰?
パスピエ團名取自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中的最後樂章〈巴斯比舞曲〉,並以當時年代的關鍵字:「印象派」為創作中心,不僅止於音樂而是包含整體文化性的創作。所以說パスピエ到底是誰,到現在大家也還不是很懂,看來看去還是喜歡「POST相対性理論」這詞眼(語出當年
日搖版
),但至少我們現在知道他們是五人樂團,有著155公分的小隻女主唱。
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懂為什麼當初在パスピエ還未主流出道就知道他們,但猜想在在那個看著〈絕望先生〉、(四疊半神話大系)的時間點,與他們有著共同連結的パスピエ會被發現好像也說得通。
[有雷!慎入] MARVEL內戰
INTRO
《
Civil War
》是
MARVEL
在
2006
至
2007
年間出版的大事件,故事主要是以《
Civil War
》為名的七集漫畫為主線,劇本由鬼才
Mark Millar
捉刀,
Steve McNiven
做線稿。《內戰》除了主線故事之外,相關支線及延伸線也散見於其他的
MARVEL
英雄人物的漫畫中,總共也有近百部連載作品。
[譯]「我們需要新的語彙」影像工作者 Jonas Mekas 談前衛電影的未來 (下)
譯者碎嘴:其實這篇才是真正Jonas Mekas訪談的精華所在,因為他是從那個用底片拍片的黃金年代,卻全然擁抱數位科技的影像工作者之一,他是怎麼看待這個「看不見的科技」;以及對於他來說,「政治正確」如何箝制現代人的創作,而我們是否還在用最膚淺而隨便的語言,在談論影像及藝術。
再會,我的少女時代-少女漫畫的續集商機
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這麼賣作(雖然我沒興趣),想必少女懷舊市場商機無限。那麼就來聊聊讓曾是少女的大家心驚心碎心慌慌的少女漫畫續集潮吧!
說起續集商機,其實不是什麼新東西,好萊塢電影不知道靠這招賺了多少錢,在漫畫業界當然也是行之有年,你看看《網球王子》、《通靈王》、《神劍闖江湖》、《東京喰種》、《火影忍者》(拜託大家不要再叫岸本齊史畫了啦),不過近幾年不知道是懷舊當道,還是出版社太懷念當年荷包滿滿的盛況,又或者是漫畫家真的走投無路,幾部經典賣座的少女漫畫接二連三推出續作。
關於影像閱讀
因為在臉書看到些古老的問題困擾著許多人,比方說評論這樣寫但導演真的有這樣想嗎、電影看不懂之類的,而當然已有些著力於文學的人已經用類推的方式提出一些說法,不過還沒看到從影像角度出發的言論,筆者因此決定從
Martine Joly
的
Introduction à l’analyse de l’image
(
Armand Colin, 2
e
édition, 2009
)的
33-36
頁整理出他的觀點,試著回應這些看似大哉問,但實際上是相當初階的提問,儘管它也可以用較深度的方式被處理。
2015.08 reviews
因為已經瀕臨過勞死的邊緣了,咻咻咻的送上一篇。而且都怪山口太多話害這裡好像太多人知道,我只是純粹想練筆阿!(掩面)求大大們放過~~~~還有好多專輯還沒寫,而且還有好多日搖沒聽,整個不敢面對真相阿阿阿阿嗚嗚嗚嗚嗚嗚嗚。最近都靠AKB48、早安少女(不忍說道重畢業後就沒看點了,果然是最可愛)、perfume、きゃりーぱみゅぱみゅ、桃草跟でんぱ組.inc等眾家少女的鼓勵才得以喘氣,覺得LOVELIVE!跟偶像大師各種勵志,人生還充滿著光明,偶像真的好偉大嗚嗚嗚嗚嗚嗚,大家一起堅強。
好的,接下來是電台賣藥時間~
[譯] 實驗電影開拓者 Jonas Mekas 談紐約前衛藝術的早期時光 (上)
譯前言:第一次看到Jonas Mekas的影片,是在大學一個課堂裡。影片裡那位拍攝與說話的人,敘述著他在經過十幾年後,終於有機會從紐約回到當時仍在鐵幕統治下的立陶宛。但由於沒有字幕,說話者的英語又帶著濃濃腔調,整部影片就在我的恍惚中放映著。
窺看的角度,謎一般的女子-《刺客聶隱娘》
刺客聶隱娘 │ 侯孝賢 │ 台灣 │ 2015 │ 105 min (含劇情)
在多數的電影裡,觀眾常是站在高處,通觀全局,觀看劇中人物的言語、行動與反應,透過說明性的對白與洩露心思的行為,藉此洞悉該角色的內在狀態,有時甚至更早一步看透人物初萌芽的心思,然後暗自洋洋得意。然而那是多數的電影可行的方法,但侯孝賢導演的《刺客聶隱娘》不是多數的電影。
較新的文章
首頁
較舊的文章
訂閱:
文章 (Atom)
文類
漫畫
電影
音樂
熱門文章
[譯]音樂祭的時代-日本樂壇的危機意識
從一匹爆冷黑馬 看柏林愛樂的時代抉擇
入口不好即化的美漫入門
[有雷!慎入] MARVEL內戰
《以煙傳訊》── 美國原住民新電影,以影像介入現實
文章
7月 2016
(1)
3月 2016
(2)
2月 2016
(1)
1月 2016
(3)
12月 2015
(6)
11月 2015
(5)
10月 2015
(4)
9月 2015
(7)
8月 2015
(5)
7月 2015
(7)
6月 2015
(3)